-
墨菲定律讀后感1000字(3)篇
(2019-07-05 06:03:34) 讀后感
作者:陽知行編著
《墨菲定律》列舉的200多個經典定律,是人們從千變萬化的生活中所提煉總結出的精華。書中總結了管理、經濟、心理、人生、教育、事業、家庭、感情等方面最經典的定律、法則和效應,全方位地掃描人生的全過程,交給我們一把又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,點亮一盞又一盞指路的明燈。把握這些定律,對于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、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、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問題,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。你也可以利用這些神奇的法則、定理來駕馭你的一生,改變你的命運。
墨菲定律讀后感1000字 第(1)篇
簡單的心理學初級應用類讀物
涉及到修身、治事、生活、愛情等
成為什么樣的人,和什么人在一起
不論是認真否思考過,這都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問題
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,人生目標就是賺錢,細思極恐
約略記得,拉斐爾的傳世之作雅典學院里,匯聚了柏拉圖(達芬奇的頭)、亞里士多德、蘇格拉底、畢達哥拉斯、赫拉克里特(米開朗琪羅的頭)阿基米德、托勒密、亞歷山大及拉斐爾本人等璀璨了不同時空的巨星
然而,個人以為,真正算是占據C位的,其實是第歐根尼(就是那個對亞歷山大說別擋我陽光的,斜躺在第一排中間的那個,乞丐)
因為他代表了西方的普世價值觀,自由
所謂自由,就像漢姆雷特說的,就算住在果殼里,也擁有整個宇宙
豐子愷把人生分了三層樓,物質、精神和靈魂
一樓是物質,是基礎;得到滿足之后人自然而然會上二樓,代表精神的藝術;達到某種境界后則到三樓,尋求靈魂解脫的宗教
據說幸福感缺失最嚴重的是中產以上
個人看來,多半是因為在最基本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后,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中產生的焦慮,以及缺少對應的精神生活而導致的虛無
因為忘了,幸福就是已獲得,太多的難填的欲望只會讓幸福的邊際效用遞減,甚至到負數
更兼,德不配位,必有殃
回到第一個的問題,該成為什么人
大學中說,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
道家講,返璞歸真,道法自然
釋家則追求,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
其實綜合起來,無非就是控制不正當欲望,做一個內心純良的,小孩
第二個問題,和什么人在一起
有一種說法叫,余生很長,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
又云,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
那么什么樣的靈魂才是有趣的呢
或曰,既能陽春白雪,又能把酒桑麻
既能朝五晚九,又能浪跡天涯
也許不錯,但個人更喜歡一個字,新
不只是對生活保持著嬰兒初生般的新鮮感,還有靈魂的不斷自我更新
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
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
墨菲定律讀后感1000字 第(2)篇
讀完《墨菲定律》這本書,覺得人生仿佛要重新來過一次才能對得起這本書中的教誨。
不是嗎,交朋友要怎么交,讀書要注意什么東西,工作要怎樣做才能符合要求,夫妻要怎樣相處才好,戀人之間要怎樣相愛才對,學生要怎么學,老師要怎么教,怎么孝敬父母,怎么教育孩子,等等等等,這本書無一不包羅進去。
反過來又要說了,如果你真按照這個做了,而且做的很好了,你會不會覺得你是不是太累了呢?你會不會覺得你是一個完人了呢?這樣的話,與中國的傳統教育“人無完人,金無足金”又是不是有點相左了呢?你這樣一個完人誰又敢與你相交了呢?你這就不成了孤家寡人一個了嗎?
凡此總總,讓我讀完這本書后又有點犯糊涂了,要做到這樣一個完人的確是太難了,不說難以上青天,也比蜀道難。
那就姑且不按書中的全盤學說去規范自己的形為了,學到一點是一點,記得一點就用一點,我行我素,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就可以了,否則人生也太累了,該放下的就放下。何況有些定律也不一定用得上,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。
不過,正如此書的書名《墨菲定律》一樣的墨菲定律說的道理一樣,有些事情,如果存在第二種可能,那么它就一定會出現這種可能。說通俗一點,就是該來的就一定會來。這就像是一道魔咒一樣罩在頭上,就像是達魔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上空。
你看看當今世上,很多人很多事都印證了這個定律!你看看世上,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樓塌了。這樣的事情難道會少嗎?說白了,其實這一切都是過眼云煙,當真不得!
讀完這本書,我做了843個筆記,化了將近十二個多小時才看完。很多地方反復看過,仔細看看仔細想想書中講的道理對不對。我的筆記基本上都是引用摘句,我也寫不出來比它更好的東西,也算是偷了一點懶吧。如果你有閑余,看看此書無妨。
墨菲定律讀后感1000字 第(3)篇
2019.05.31
這本書更像是人生道理的合集,從認識自我,塑造自我,再到如何成就自我,為人處事,再者怎么對待愛,孝敬父母,與伴侶的關系等等,形成一條密切聯系的主線。
就像書中所寫,自己的生活應該由自己選擇,經歷過不同的體驗,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經歷。如果純屬依據照搬書中言論,必定是相互沖突的,所以要辯證的看待問題,也就是對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度,怎么去拿捏,我認為,還是看個人的三觀所決定。
反正世間萬事萬物,可用兩種心態去看待:一個是正的、積極的,另一個是負的、消極的。這就像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。該怎么看?這一正一反,就是心態。它完全取決于你的想法。
- 搜索
-
- 熱門圖片
- 最近更新
- 隨機推薦
-